文/宜芬

第一次參加台北國際旅展,以伊甸基金實習生的身分,不但可以接觸人群,還可以藉著旅展的機會,推廣無障礙旅遊,因此懷著非常期待的心情。

記得剛進入伊甸無障礙旅遊組當實習生時,對無障礙旅遊的定義懵懵懂懂,直接從字面聯想就是讓身心障礙者參加的旅遊吧!不過,深入了解後才被最初的理想所感動,其實無障礙旅遊不僅適合身心障礙者,還有老人、孕婦、兒童等,一般旅遊行程對這些人來說,不是那麼方便。當然,旅遊目的主要是休閒、增廣見聞,不應該只有特定的人群才有機會或能力享受旅遊,所以旅遊行程規劃非常重要,能使參與其中的每個人,都能體驗旅遊的樂趣。因此,伊甸基金會無障礙旅遊組秉持此理念,向社會大眾推廣無障礙旅遊,希望能塑造一個對每個人都友善的旅遊環境,況且,在每個人一生中,都有可能需要無障礙旅遊。

伊甸的攤位(開始佈置)

伊甸的攤位(佈置中)

伊甸的攤位(佈置完成)

看見伊甸積極推廣無障礙旅遊,甚至藉由旅展向社會大眾傳達此理想,讓我非常期望在旅展了解民眾對無障礙旅遊的態度。伊甸不只在旅展內設攤位,還安排了復康巴士,讓行動不便者、孕婦、老人、兒童搭乘,並在現場提供輪椅租借。這麼細心的規劃當然是希望平時不方便出們的人,也可以放心出門逛旅展。我實在很想看見當天有許多人,因伊甸提供服務而來旅展。

復康巴士前的排隊人群

旅展當天一早來到接駁站起點,看到一列無盡頭的排隊人群,一眼望過去,人群中幾乎很少小孩、老人,更別說是行動不便者,請這些人來到隊伍的最前方,並請先上車,他們都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,頻頻道謝,其實復康巴士原先就是為他們服務的,若遇到輪椅的乘客,司機會下車幫忙其上車,後方的民眾也很有風度和耐心,靜靜等待他們坐定位,那瞬間令人感動。有時候還會看見很溫馨的畫面。

辛苦的志工

輪椅上復康巴士

伊甸志工扶小朋友下車

回到旅展現場,已經擁進大批人潮,走道中、攤位前擠滿了人,業者不遺餘力地推銷自家的行程,每人手中大疊的傳單,拿不下的話裝在袋子裡,有人甚至拖行李箱來裝,盛況可想而知。伊甸志工也不斷發放介紹無障礙旅遊的小冊子,希望有更多人了解無障礙旅遊,不過,有些人搖搖手說他不需要,也聽到有人跟朋友說:「這是身障專用」,就將冊子還給我們,真想讓他們知道無障礙旅遊的真諦啊!當下才發覺,推廣無障礙旅遊還真是件不容易的事。

伊甸輪椅租借服務台

當天下午,一家人不經意坐在伊甸攤位的座位上休息,研究著他們拿到的傳單,看看哪些適合一家大小出遊。我拿了一本冊子坐在他們旁邊,向那位媽媽介紹無障礙旅遊,她很仔細的聽完我的介紹,才恍然大悟說:「原來無障礙旅遊是這樣啊!我都誤會了」,然後轉過頭和她的先生說可以給爸媽看,最後她主動跟我要了伊甸的傳單和冊子,想拿回家研究。隔天也有另兩位年輕女性,經過介紹後也是同樣的反應,想到家中有需要無障礙旅遊的親人,頓時變得很興奮,突然又陷入沉思說:「他應該不願意參加這種旅行團」,但還是拿了伊甸的傳單回家看。

她們離開後,我思考她的話,雖然伊甸基金會還有很多其他的機構、協會,致力於改善旅遊環境,希望人人都能享受旅遊,不過還是有些人不願意甚至不敢出門,就如同伊甸在旅展中,安排復康巴士接送到輪椅租借到志工陪同,但旅展期間使用伊甸服務的人是少數,或許這種情況很自然,也或可能是我了解不夠多而期待太高,但還是不免有些失望。我想,要做到完全無障礙除了硬體上的更新,社會風氣亦是需要慢慢改變的。

借伊甸的輪椅逛旅展

我自己也實地勘查旅展的動線(其實是自己想逛逛),每條走道都擠滿了人,在熱門的攤位前,推擠的程度更是無法想像,我身高雖然不高,但至少我還是站著,走在走道中間,兩旁的攤位幾乎看不見,只能看著前面人的背,不斷被推擠向前,腳還一直被踩到,直到走道的盡頭,才能躲到一邊稍稍喘口氣。設想我若是坐輪椅,應該沒辦法盡情地逛,能從頭走到尾已經很不錯了,拄拐杖的人也無法承受太大的推擠。雖然有這麼多的規劃和設備,還是有不能克服的困難。無障礙旅遊的推廣需要更多時間和努力。

伊甸的攤位前

台北縣觀光局的秦慧珠局長也來關心我們伊甸的無障礙旅遊

偷偷跑到局長後面合照

會場留念

旅展志工合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rrierfree_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