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潘叡儀

每個禮拜日我都會坐渡輪到淡水教會做禮拜,這個路線我走得很習慣,但是當我用行動不便者的眼光去看時,才發現這一路真的是障礙重重。

從八里街上往八里渡船頭:從八里街上走向渡船頭,
首先要面臨一個大斜坡,雖然路面平整,但因坡度過斜,
即使有人協助推輪椅,下坡仍然危險,上坡也很吃力。

八里渡船頭:八里渡船頭岸邊的民俗小吃街路面平整,
但是假日的人潮常常會讓道路擁塞。

八里碼頭:碼頭的路面凹凸、有坑洞,路上數個固定船隻的鉤環,
亦造成輪椅使用者行進的障礙。

上下船:上下渡輪的板子與地面有明顯落差,
行動不便的人需要由他人協助才能上下船。

船內:一上船就會遇到一個很高的門檻,如果輪椅不由他人協助抬進船內,
就只能待在停放腳踏車、機車的區域。

 淡水渡船頭購票處:購票處的窗台設計稍高,不方便輪椅使用者購買船票。

 淡水渡船頭往淡水街上路面平整,便於行走。

 

 人行道上設有無障礙坡道,但坡道的導盲磚,不利輪椅通行。

淡水街上往淡水教會(藝術川廊)設有無障礙坡道通往教會。

淡水教會前門雙側加裝扶手,方便攙扶。

禮拜堂入口雙側加裝扶手,方便攙扶。

禮拜堂無障礙通道:輪椅使用者由教會後方無障礙通道進出。

 

結語:

1、早期建築沒有無障礙設施的觀念

淡水教會於1932年改建,早期建築沒有無障礙設施的觀念,所以輔助設施都是在不破壞建築物本身而加裝的,除了於2008年落成的藝術川廊,本身設計已有無障礙坡道的設計。由此可見在建築物的設計上,人們已逐漸察覺無障礙設施的必要性。

 

2、有形的設施重要,但無形的心更重要

淡水、八里渡船頭的路面平整,但一遇到假日人潮擁擠的情形就很難前進,輪椅使用者沒有他人的協助更是動彈不得,這時再好的路面也沒有用。而上下渡輪雖然不便,但工作人員對每一個上下船的人細心看顧,遇到需要者馬上攙扶或是拉一把,大大克服了原本的不便。若每個人都有一顆無障礙的心,就能讓行動不便的朋友生活更便利。

台灣正邁向老齡化社會,無障礙環境不僅便利於輪椅使用者,對於長者、孕婦、幼童,甚至因意外而短暫受傷的人,都非常方便,需要社會大眾共同重視。

渡輪工作人員協助機車、長者上下船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rrierfree_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